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医脉通导读
肝脏硬度测量(LSM)是慢性HCV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标志。有研究报道,LSM与丙型肝炎患者的转归相关。然而,其针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性能,仍然存在争议,尤其是接受了抗丙型肝炎病*治疗的患者,包括那些获得了持续病*学应答(SVR)的患者。
来自巴黎笛卡尔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慢性HCV感染肝硬化患者的LSM与肝脏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研究纳入了例HCV感染肝硬化患者。研究测量了所有患者的LSM,并进行了随访(年9月-年7月)。测量转归为复合终末期肝病评分(ESLD)和(或)肝细胞癌(HCC)进展。研究人员使用Cox模型和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ROC)评估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说,例(37.8%)患者的LSM低于12.5kPa(推荐肝硬化临界值),包括四分之三的获得SVR的患者以及三分之一的未获得SVR的患者。
中位随访23.5个月后,例(39.9%)患者出现了肝脏疾病进展;
年老、男性、酒精使用障碍、代谢综合征、HCVRNA水平和LSM均为肝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年龄、酒精使用障碍和LSM与ESLD呈独立相关;年龄、性别和代谢综合征均与HCC发生相关;
疾病进展、终末期肝病评分和肝细胞癌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67、0.70和0.58;
肝脏硬度≥12.5kPa的患者发生肝脏病病进展的风险最高;肝脏硬度<12.5kPa,LSM不具有判别意义。
研究者总结称,肝脏硬度测量并不是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的临床相关替代标记。针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无论肝脏硬度测量值大小,都应该接受随访,包括每6个月接受一次腹部影像学检测。针对慢性HC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脏疾病进展的预测新的指标,仍存在未满足的需求。
编译自:Therelationshipbetweenliverstiffnessmeasurementand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