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病*体:呈球形,直径小于80nm(在肝细胞中为36~40nm,在血液中为36-62nm),为单股正链RNA病*,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归为*病*科。生物学特性:对三氯甲烷、甲醛、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
流行病学史:全球慢性HCV感染者估计达万人,占世界人口的1.0%。其中6个国家(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及、印度和俄罗斯)占所有感染病例的50%以上。有8种基因型和86个亚型。基因1型是最常见的基因型(约占到感染者的44%),约有三分之一的基因1型感染发生在东亚。我国以1b型感染为主,其次为2型,6型主要见于香港,澳门和南方边境省份。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经破损皮肤和粘膜的暴露,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或发生不洁性行为。母婴传播-抗HCV阳性的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将增加4%-7%;HCV病*载量高,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急性丙肝的诊断:1、流行病学史:输血史、HCV暴露、使用过血液制品等。2、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低热,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等。3、实验室检查:ALT升高,抗HCV,HCVRNA阳性。有上述1+2+3或2+3可确诊HCV。
慢性丙肝的诊断:1、HCV感染超过6个月。2、或发病日期不明,虽无肝病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3、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HCV抗体和核酸检测的临床意义:1、双阴—无HCV感染。2、双阳—现症感染,可诊断为丙型肝炎。3、抗HCV-、HCVRNA+急性早期感染,或假阳性,需复查。4、抗HCV+、HCVRNA-既往感染,病*已被清除,或假阳性,需复查。
HCV实验室检查:HCV抗体检测:酶免疫法,化学发光,胶体金等方法检测抗丙肝病*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也可用HCV感染者的初筛。
HCVRNA检测:一般用RT-PCR法检测在HCV急性感染期,在血浆或血清中的病*基因组水平可达10?~10?考贝/毫升。
HCV基因分型:HCVRNA基因分型有助于判定治疗的难易程度及制定抗病*治疗的个体化方案。
血清生化学检测:ALT,AST水平变化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与肝组织炎症分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平行。
病理学诊断:对HCV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有利于:1、临床诊断的确证;2、疗效的评估;3、评估纤维化和炎症坏死的严重程度;4、评估可能伴随的疾病过程(如:酒精性肝病)。
预防与治疗:目前无有效的疫苗,切断传播途径尤其是控制输血传播仍是目前最主要的预防措施。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IFN)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IFN治疗的目的是尽早从血液和肝脏中清除HCV病*。并使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学改变恢复正常。丙肝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核酸一个月内可下降6个次方。早发现,早治疗,丙肝是可以治愈的。
PCR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