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甲肝病毒,潜伏已久的ldquo吃祸 [复制链接]

1#

年春天,阳光和煦、微风送暖,新冠肺炎战“疫”的硝烟逐渐散去,人们的生活又开始变得多姿多彩,食材、餐桌、味蕾享受也跟着丰富起来。近期,山东省卫健委提示,冬春季是甲型病*性肝炎的发病高峰期,最近我国部分沿海地区出现因食用海鲜引发的甲肝高度散发病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山东是沿海大省,水产品资源丰富。贝类品种多样,富含蛋白质、钙、锌、镁、钾、硒以及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A、B族等营养素,深受“吃友”们的喜爱。伴随着味道肥美、营养丰富的各类海鲜陆续上市,“吃友”们享受新鲜美味的同时,还要警惕海鲜中的潜在“吃祸”—甲肝病*。

甲肝病*

由于海洋生物的生长环境受到污染,水产品尤其是贝类体内具有蓄积水中致病菌、病*的特征,容易造成“病从口入”。甲肝病*通过水产品传播,感染后可引起甲型病*性肝炎。

?甲型病*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

?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比较容易多发。

?贝类水产品是传播甲型肝炎的主要媒介,比如蚝类、蛤类、扇贝、蚬、毛蚶等,因为它们生活在海滩的泥沙里,海水、泥土容易被污染。

?在合适的条件下,甲肝病*在贝类体内能够存活三个月;在室温下可以生存一周;在60℃的水中可以存活1个多小时,即使经过十多个小时,也只有一部分被杀死。

?生食或食用没有煮熟、煮透的被污染的海鲜容易被感染。

面对甲型肝炎,如何预防“病从口入”呢?

“熟”

不喝生水,少吃生蔬菜,蔬菜水果要洗净,不吃生海鲜,加工食物时要注意高温加热,烹调海鲜时要煮熟煮透,降低感染风险。一般情况下,食物加热至℃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失去活性,海鲜加热℃以上5分钟后食用比较安全。

“洗”

勤洗手,包括便前洗手,更换尿布后洗手,准备食物前及进食前洗手等,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消”

共用餐饮具消*,生食与熟食菜板、刀具的使用和存放要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含氯、碘消*剂、乙醇浸泡;紫外线照射、高温煮沸等消*方法都可以简单易行杀灭甲肝病*,阻断甲肝病*的传播。

▼●▼●▼●▼●▼●▼

此外,接种甲肝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甲肝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免费接种。成人及其他易感人群也可接种甲肝疫苗,有效防止甲肝的发生。

素材来源: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所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