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欣源说想知道孩子得了乙肝没有,啥时候 [复制链接]

1#

冯欣源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

医院主治医师

宝宝树专家答答问数已过万

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丛书作者

《夏娃的困惑》作者

乙肝哺乳专题(八)

啥时候去随访化验比较合适,看宝宝得了乙肝没有?

倘若接种失败,该怎么办呢?

上期回顾1:欣源说

妈妈罹患乙肝,怕传染给宝宝,就不能喂奶了吗?——乙肝哺乳专题(一)

上期回顾2:欣源说

联合免疫接种,让乙肝妈妈放心喂母乳!

上期回顾3:欣源说

如果孩子已经感染乙肝病*,拒绝母乳喂养没什么用。那么,如何诊断宫内感染?

上期回顾4:欣源说

还没进行联合免疫阻断就不能喂奶了吗?乳头破了还能喂吗?

上期回顾5:欣源说

乙肝妈妈哺乳期需要用药,必须断奶吗?

上期回顾6:欣源说

什么情况容易导致联合免疫阻断失败?婴幼儿感染乙肝,慢性化几率高吗?

上期回顾7:欣源说

如果宝宝患肝炎了,有些什么表现?严重吗?

上期回顾8:欣源说

打乙肝免疫球蛋白,需暂缓哪些疫苗注射?反复打它对阻断失败的宝宝有用吗?

16)啥时候去随访化验比较合适,看宝宝得了乙肝没有?孩子年龄越小,免疫系统发育越不完善,免疫记忆细胞的功能也较弱,所以需要打3次乙肝疫苗来强化,但免疫效果的个体差异仍然很大。如果完成3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抗体峰值≥mIU/mL,可以认为免疫效力足够且持久。一般而言,只要没有肝炎症状,7个月以后去检查乙肝标记物比较合适。我国《乙型肝炎病*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指出,随访的时间是接种第3针疫苗后1个月(7月龄)至12月龄;如果未随访,12月龄后仍需随访。这是因为6个月以内的孩子,往往还带着从母体带出来的抗体,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7月龄时机体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最强,HBsAb滴度最高。7个月时检查HBsAg和HBsAb,就知道免疫预防是否成功了。如果HBsAg阴性,HBsAb阳性(≥10U/L),说明预防成功,10岁前再随访1~2次就可以了。万一抗体滴度减低,还可以补种1次疫苗,10岁后就不需要了。这是因为人体产生乙肝抗体后会产生“免疫记忆”,即使抗体转阴,一旦又接触到乙肝病*,也会很快再次产生抗体保障健康。17)倘若接种失败,该怎么办呢?按0、1、6月免疫接种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个月后,进行血清表面抗体定量检查。如果HBsAg阳性,HBsAb阴性,说明孩子感染上乙肝了,阻断失败。如果HBsAg阴性,HBsAb阴性或滴度<10U/L(无应答),说明疫苗接种没成功(HBsAb滴度≥U/L,认为是正常应答。滴度在10~U/L之间,认为是低应答)。大约有4~15%的人属于无应答或低应答人群(不同文献报道差异挺大)。为什么疫苗接种会不成功呢?I.疫苗制作、保存和接种因素i.疫苗种类:来源不同的重组乙肝疫苗抗原表达系统、糖基化程度和表面蛋白结构不同,HBsAb阳转率不一样。ii.疫苗剂量:一般来说疫苗剂量大,HBsAb阳转率高,维持时间也更长。但并不是剂量越高免疫效果越好,过高剂量或过低剂量都可能引起免疫耐受,从而导致无应答、弱应答状况发生。从我国接种情况来看,研究显示,使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剂量(产生抗体者91%)接种的效果明显好于5μg剂量(产生抗体者70%)。因此,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年时推荐的5μg剂量增加至10μg。iii.疫苗保存方法:疫苗的最佳贮运温度为2~10°C。一般而言,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不扛冻,会破坏其中的佐剂胶体,导致疫苗失效。iv.接种部位:疫苗接种部位最好选上臂三角肌部位,比打臀部好。这是因为上臂三角肌皮下脂肪层比较薄,药物容易进入血循环的缘故。如果抗原在脂肪中留存时间长,会因一些酶起作用,导致变性。不过婴幼儿本身脂肪层很薄,没太大关系,新生儿多采取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注射。大孩子和成年人注射位置选上臂三角肌。v.接种时间方案:既往,WHO推荐0、1、6月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不过,近来有学者提出这个方案间隔时间还是长了些,对部分人群可能不合适。一些国家采取0、1、2月接种方案,抗体阳转出现早,于接种第一针后3~4个月抗体阳转率最高。因此,有学者建议对大三阳母亲这类高危人群,采用0,1,2,12月4针程序,还有学者建议0,7,21天程序的,但接种效果、维持时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数据证实。II.机体因素i.个体因素:人类对HBsAg的免疫反应与年龄有关,新生儿免疫应答率是最高的,其次为儿童。年龄渐长,对疫苗反应性常会减弱。不同性别也有影响,女性比男性产生免疫应答的几率高,但相关机制还不清楚。另外,免疫应答几率还跟体重有关。早产儿无应答发生几率更高,这是因为早产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细胞或免疫因子活性低数量不够或比例失调,可能会导致无应答发生。肥胖也会增加无应答风险。ii.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以通过特定的免疫机制影响免疫反应。研究发现,接种乙肝疫苗的抗体应答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有关,HLA-DR7、HLA-DR3及T淋巴细胞缺陷,均可导致接种疫苗后的无应答或低应答。一些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种族人群的基因,可能会调控无应答反应发生。iii.隐匿性感染(血清学检测HBsAg阴性,而血清HBV-DNA或肝脏中cccDNA阳性。可伴或不伴有HBcAb或HBeAb阳性):这是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人群中约有3~10.6%(不同报道差异挺大)的感染者属于这种状况(既往我们认为很少见,现有研究认为发病率挺高,跟HBsAg阳性患者数目有得一拼)。这类人群本身就感染了乙肝病*,身体呈现免疫耐受状态,打疫苗相当于在这基础上再补一点儿低*抗原,这时已经没什么用了,通常产生不了免疫反应。这主要是乙肝病*产生亚型变异(通常是S区域突变),或全部/部分整合进肝细胞DNA里面了,逃过了已有的抗体。还有些病*能藏进单核细胞中,形成病*库,身体或用药将血里面的HBsAg清除得差不多了,用原位杂交或HBV-PCR方法检测不出来,但几年内都能测出单核细胞里面的HBV-DNA。还有些血里的HBV形成了免疫复合物,但能持续存在。另有一些人是HBsAg产量低,现有的检测方法无法检出(如果身体免疫功能比较低,可能清除不了低水平的病*,或HBsAg表达障碍)。如果与丙肝、丁肝重叠感染,有时也检测不出来,可能跟两种病*核心蛋白相互抑制有关。检测方法也有影响,如果检测试剂不敏感,检测方法不统一、不规范或不精确,也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如果检测乙肝两对半,提示HBcAb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必要时需要使用敏感试剂复查,并检测HBV-DNA定量。少数人甚至需要肝组织活检(一般不用于婴幼儿)。iv.婴儿母亲HBV感染状况:宫内感染是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有乙肝家族史的宝宝对乙肝疫苗无反应或弱反应率较高,HBsAb消失较快,再感染可能性大。v.感染病*的数量:如果抗体浓度足够,一般接触完全没问题的。但如果输入乙肝携带者的血,大量病*进入,就无法保障安全。vi.免疫因素:如果身体免疫应答功能发生异常,有可能产生无应答。比如营养不良、糖尿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HIV)感染者、肝病、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都会降低对乙肝疫苗产生应答的能力。vii.不良生活习惯:如果长期大量吸烟、酗酒、吸*,免疫功能常会受到损害,都可能影响免疫应答。另这些物质会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可能会使疫苗吸收延迟,也有一定影响。妈妈如果有此类不良生活习性,会增加宝宝免疫无应答的发生几率。III.检测的问题上述提到,隐匿性感染检测不出来,可能跟检验方法有关。同理,有人产生了抗体,但没测准,也可能跟检测方法有关,比如检测试剂不敏感,检测方法不统一、不规范或不精确,也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如果怀疑这种情况,需要更换敏感试剂,并调整检验方法。②疫苗接种不成功的孩子,会感染乙肝吗?从上述我们看出,低应答和无应答的人群,要么本身难于产生抗体,要么已经感染上了乙肝,只是HBsAg没测出来。如果是前一种原因,仍然有感染风险;如果是后一种原因,对于高危人群比如家族史中乙肝患者,特别是大三阳患者的宝宝,倘若疫苗接种老是不成功,需要适时进行HBV-DNA检查,明确有无乙肝病*感染(不过测出来意义不大,隐匿性感染HBV-DNA水平往往很低,远达不到治疗水平,即使治疗,对变异或整合进细胞的病*株而言通常治疗效果也不好,目前的数据显示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很低,一般建议随访观察)。③如果出现无应答或低应答状况,该怎么办呢?绝大多数健康无应答的儿童,并不是对乙肝疫苗绝对无应答,提高疫苗接种剂量,增加接种针次(加强免疫),常能有效改善他们的抗体应答水平。研究显示,加强免疫1剂,15~61%达到正常应答,加强免疫3剂,85%达到正常应答。因此,我们首先选择加强免疫方案哦!按照我国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目前有两种补救方案:I.方案1:先接种1剂乙肝疫苗,1~2个月复查HBsAb滴度,≥10U/L说明补救成功;否则继续余下剂次接种(通常是两针),全部完成之后1~2个月复查HBsAb滴度,≥10U/L说明补救成功。II.方案2:直接开始第二轮完整接种(通常是三针)。全部接种完成之后的1~2个月复查HBsAb滴度,≥10U/L说明补救成功。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内容:i.剂量:推荐儿童剂量为10μg,成人剂量为20μg,最高剂量可达每剂60μg。ii.如果接种不成功,可以酌情增加接种剂量,10μg。不过从全球应用经验来看,一般会补打第二轮三针,成人每次不会超过20μg。也有学者推荐成人只补打一次的,一口气打60μg,但这样操作的比较少,效果和副作用也需要进一步评估。iii.另如果对某种疫苗无应答或低应答,可更换疫苗。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肝疫苗有酿酒酵母、汉逊酵母和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3种,一般建议将重组酵母疫苗和重组CHO疫苗进行替换)③那有没有人比较倒霉,按上面两个方案接种完了,复测抗体滴度还是不高,甚至阴性?有哦。那就坐实“疫苗无应答”了。不过,对于经第2次完成3剂全程免疫(共6剂),仍然不产生抗体的人,不推荐再次进行接种。研究显示,反复接种不会带来额外益处,没必要再盯着疫苗不放了,应该把预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切断传播途径上。另外,即使确认属于无应答者,仍然可以从暴露后紧急预防中获益。因为对疫苗不产生反应,所以暴露后需要双剂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第一次在暴露时注射,第二次在暴露后1个月注射。④打完针不管了,还是需要隔几年检测一下抗体滴度呢?打完疫苗有抗体应答的人,保护效果挺好,至少能持续12年。免疫系统还有很好的“记忆力”,即使抗体消失,当乙肝病*入侵人体,免疫系统也能很快产生抗体,消灭“入侵者”。青年至成年人,感染乙肝的几率也比婴幼儿小很多。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监测,也不需要加强免疫。但对于高危人群,如父母或配偶为乙肝病*感染者、经常接触血液制品者、免疫低下人群,可以每隔几年检测一次,必要时进行加强免疫(通常加强1剂10微克或20微克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爸爸患乙肝,宝宝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吗?打了疫苗,能管多久?虽然经口传播乙肝的可能性很小,不过必要的卫生习惯还是很重要。下回且听欣源为你细细道来。

作者

冯欣源?版权所有

来源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丛书

转载合作

请联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