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玮,漆洪波
作者单位: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重庆医院妇产科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关键词:妊娠;羊膜腔穿刺;绒毛活检;人免疫缺陷病*;产前诊断Keywords:pregnancy;amniocentesis;chorionicvillussampling;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prenataldiagnosis
产前的侵入性操作主要包括绒毛活检(chorionicvillussampling,CVS)、羊膜腔穿刺(amniocentesis)、脐血穿刺和胎儿镜检查。相对无创诊断,侵入性操作方法能够提供胎儿解剖结构、组织细胞、亚细胞水平和分子功能等各个层面的直接证据。但是相关的流产、早产、损伤和感染等风险也是实施该类技术操作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当母体本身合并有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感染时,则更需要额外的考虑侵入性操作可能增加的垂直传播风险。鉴于该问题,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会(SOGC)在-年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发布了“乙型肝炎病*(HBV)、丙型肝炎病*(HCV)及人免疫缺陷病*(HIV)感染孕妇产前侵入性操作指南版”,用于对该特殊人群进行产前侵入性操作的规范和指导。
1羊膜腔穿刺的风险评估
SOGC指南指出:对合并HBV、HCV及HIV感染的孕妇,首先推荐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无创产前筛查方法。例如:血清学筛查联合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uchaltranslucency,NT)检测、系统超声检查、无创基因检测(Ⅲ-B);当进行羊膜腔穿刺时,尽量避免穿刺针接近或穿过胎盘(Ⅱ-2B);除羊膜腔穿刺外,目前对绒毛活检、脐血穿刺等其他侵入性检查和这几种病*垂直传播的关系缺乏确切的证据,在实施前须进行个体化的咨询与评估(Ⅲ-C)。
解读:当孕妇本身存在HBV、HCV或HIV感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利用血清学筛查联合NT,以及系统超声检查来进行胎儿染色体异常评价。对合并以上感染的孕妇进行孕前及孕期教育尤为重要,应指导患者在妊娠特定的时间段里接受相应的筛查和诊断,从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操作。基于母体血清胎儿游离DNA高通量测序的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prenataltesting,NIPT)对此类感染的孕妇尤为适用。
虽然对大部分合并该类感染的孕妇来讲,羊膜腔穿刺是安全的,不会增加病*垂直传播的概率。但是在特殊状况下,穿刺也会使宫内感染的风险显著升高,比如未接受联合抗逆转录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