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关乙肝的七个重要事实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m.39.net/pf/a_5131646.html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dz)

指导专家/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范建高

年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统计报表显示,病*性肝炎至今仍是我国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发病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年,我国约有万新发病*性肝炎病例,其中乙肝占78.1%、丙型肝炎占16.7%、戊型肝炎占2.3%,甲型肝炎占1.5%。全年共有人死于病*性肝炎,其中乙肝占74.2%,丙型肝炎占20.9%。

乙肝是最常见的病*性肝炎

病*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且感染时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只有与乙肝病*同时或在乙肝病*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乙肝病*主要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

乙肝病*在体外可存活至少7天。在此期间,如果病*进入未接种乙肝疫苗者的身体,依然可造成感染。乙肝病*潜伏期平均达75天(30~天不等)。乙肝病*在感染后30~60天即可发现,可能持续存在,并发展为慢性乙肝。在高流行区,乙肝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分娩时的母婴传播(围产期传播)或水平传播(接触被感染的血液),被母亲感染的婴儿和5岁前感染乙肝病*的孩子发展为慢性感染的情况很常见。乙肝可经性接触传播,也可也可能发生在医疗保健场所或注射吸*者重复使用针头和注射器的情况下。此外,感染还可能在医疗、外科和牙科手术及文身过程中发生,或通过使用被含乙肝病*血液污染的剃须刀或其它物品发生。

乙肝可通过接种疫苗加以预防

乙肝疫苗对预防感染及乙肝导致的慢性疾病和肝癌发展的效果达到95%。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主要方法。世卫组织建议为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此后尚应接种2剂或3剂以完成全程基础免疫程序。

目前,五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的感染率很低,这可能归功于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在全球范围内,这一年龄组乙肝病*感染率约为1.3%(年),而在疫苗接种前期则约为4.7%。95%以上的婴儿、儿童和青年接种全系列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达到具有保护作用的水平。乙肝疫苗的保护期至少持续20年,可能终身免疫。因此,世卫组织不建议已经完成三剂接种程序的人补种。低度或中度流行的国家所有儿童和未接种疫苗的18岁以下青少年均应接种疫苗。

大部分乙肝患者症状不明显

大部分人在急性感染期没有任何症状。但也有些人有明显不适症状且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还有少数急性肝炎患者会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乙肝病*可能造成一些人慢性肝脏感染,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感染乙肝病*时的年龄决定预后

乙肝病*感染成为慢性疾患的可能性取决于一个人被感染时的年龄。感染乙肝病*的6岁以下儿童转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出生一年内感染乙肝病*的婴儿,80%~90%转为慢性感染;6岁前受到感染的儿童,30%~50%转为慢性感染。在感染乙肝病*的健康成年人中,转为慢性感染的比例不到5%;在慢性感染的成年人中,20%~30%会发展为肝硬化和(或)肝癌。

诊断乙肝,主要靠血液学检测

实验室主要通过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诊断是否感染乙肝病*。世卫组织建议针对所有捐献的血液进行乙肝病*检验,以确保血液安全,防止无意中传播给接受输血者。

急性乙肝病*感染的特征是存在乙肝表面抗原和免疫球蛋白M型(IgM)核心抗原和抗体。在感染初期,病人血清中亦可出现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乙肝e抗原通常是病*复制活跃的标记物。乙肝e抗原的存在表明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具有高度传染性。慢性感染的特征是乙肝表面抗原(同时可伴有或不伴有乙肝e抗原)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乙肝表面抗原的持续存在是发生慢性肝病并发展为肝癌(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性标志。

重视抗病*治疗,延缓并发症发生

急性乙肝没有特异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是让身体感到舒服和保持足够的营养平衡,包括补充因呕吐和腹泻流失的液体。慢性乙肝可以使用包括口服抗病*药物在内的药物治疗,以延缓肝硬化进程,降低肝癌发病率,提高长期存活率。世卫组织建议使用口服药物——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因为它们是抑制乙肝病*最有效的药物。与其他药物相比,它们很少导致耐药,容易服用(每天一片),且副作用小。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治愈乙肝,而只是抑制乙肝病*的复制。因此,大部分开始接受乙肝抗病*治疗的人必须终生服药。

在乙肝病*感染的长期并发症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造成的疾病负担很重。肝癌的发展很快,且由于治疗方案有限,预后通常不好。在低收入国家,大多数肝癌患者在诊断后数月内死亡。在高收入国家,通过外科手术和化疗,患者的寿命可延长几年。在高收入国家,肝硬化患者有时接受肝移植,成功率高低不一。

好消息!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第2版上市啦!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