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药物治疗研究与进展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药物治疗研究与进展

来源

医药专论年第41卷第2期

作者

鲍雯,孔瑞,王楠,韩葳,卢洁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摘要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liverdisease,AILD)主要是指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脏炎症性病变,传统临床上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PSC)。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兼具以上任意两种疾病特征的重叠综合征(overlapsyndrome,OS)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4相关性肝胆疾病亦可归为AILD的范畴。不同类型的肝病其相应的治疗药物方案存在一定差异,大量关于AILD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本文就AILD五种类型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为AILD的临床治疗提供建议,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_

正文

_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liverdisease,AILD)是一组由自身免疫异常造成的特殊类型慢性肝病。主要诱因为病*感染、药物作用和环境因素;肝脏出现病理性炎症,产生自身抗体、调节型T细胞(regulatorycells,Tregs)数量及功能失衡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反应。相较于普通肝病,AILD在治疗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近年来也逐渐成为肝病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其治疗药物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本文就AILD的药物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1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的治疗药物

AIH是一种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可分为三型,其中Ⅰ型以血清自身抗体[抗核抗体和/(或)抗平滑肌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白G/γ球蛋白血症及肝组织界面性炎症等为主要特征[1]。根据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verDiseases,AASLD)最新发布的修订指南[2],AIH患者的治疗绝对适应证包括:①转氨酶水平>3倍正常值上限(upperlimitofnormalvalue,ULN),初发AIH,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10倍ULN;②组织学见桥接坏死或中央静脉周围炎;③除肝损伤外,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1.5。以上三点均可明确提示肝脏炎症活跃,是应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的重要指征。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泼尼松龙是有效治疗AIH的免疫抑制剂,可明显提高AIH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对于泼尼松龙应答良好的患者,建议联用一定剂量的硫唑嘌呤(azathioprine)以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目前,泼尼松龙单药治疗或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已被欧洲肝病学会(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EASL)推荐为AIH治疗的一线方案[3],标准治疗方案根据AASLD推荐如图1,具体指南如图2。80%采用标准化治疗的AIH患者病情可以完全缓解[4]。泼尼松龙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和服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库欣综合征、继发性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等。硫唑嘌呤同样会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据有关数据统计,10%~20%的患者会出现骨髓抑制[5]、肿瘤及肝损伤等病症,其中骨髓抑制最为常见。因此,在硫唑嘌呤治疗过程中需对全血细胞计数进行密切监测。此外,长期服用硫唑嘌呤的AIH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6]。服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肿瘤标志物,必要时及时停药。根据EASL推荐的治疗指南,当患者接受标准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应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和/(或)药物种类。作为新一代的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budesonide)由于兼备可有效缓解病情和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一项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表明,虽然布地奈德诱导缓解的作用与泼尼松相比较弱,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7]。故有学者认为,如果患者尚未达到AIH绝对治疗指征,可考虑予以布地奈德联合硫唑嘌呤治疗[8]。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mofetil)是一种嘌呤拮抗剂,作用机制为特异性地抑制次*嘌呤核苷酸的活性,阻断鸟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从而有效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9]。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近94%的患者在应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2个月后症状出现缓解,且对比于应用硫唑嘌呤治疗的患者,吗替麦考酚酯的完全缓解率更高,表明吗替麦考酚酯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10]。一般认为,吗替麦考酚酯可以作为难治性AIH患者或不能耐受硫唑嘌呤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吗替麦考酚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等。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致畸性,所以临床应用指南还需更多前瞻性研究来评估。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亦是一类可用于治疗AIH患者的免疫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高度特异性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常用的药物包括环孢素A(cyclosporin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11]。一项研究报道应用环孢素A治疗AIH患儿的疗效优于成年患者[12]。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显示,他克莫司作为AASLD指南针对类固醇治疗失败的AIH患者推荐用药,其对标准治疗不完全应答的患者疗效优于吗替麦考酚酯[13]。鉴于目前缺少大量临床资料的佐证,他克莫司还不能作为AIH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参考临床上生物制剂在肿瘤、风湿免疫病等疾病具有治疗作用,近年来有专家猜想或许其也可用于AIH治疗。近期Weiler-Normann团队研究证实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AIH患者疗效可佳[14]。除此以外,白介素(interleukin,IL)-10、细胞*性T淋巴细胞抗原4等生物制剂有望成为新的研究方向[15]。内容由凡默谷小编查阅文献选取,排版与编辑为原创。如转载,请尊重劳动成果,注明来源于凡默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