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妈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样做也可以生出健 [复制链接]

1#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约30%~50%乙型肝炎病*(HBV)感染者

来自母婴传播

5%妊娠女性为慢性HBV感染者

胎儿在母体内可能受到母体内HBV感染

原因包括:

分娩时吞咽了含有HBV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

分娩过程中,胎盘绒毛血管破裂

致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

母亲和婴儿在生活中密切接触等等

都可能使孩子成为HBV感染者

而且,研究表明

母婴传播感染者更容易慢性化

那么

妈妈如果是乙肝病*携带者

是否一定会传染给宝宝?

要怎样做才能确保生出健康宝宝呢?

所有孕妈妈都要及时进行乙肝病*筛查

所有孕妇都应当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和病*DNA的筛查,准备妊娠的夫妻双方,妊娠妇女,以及准备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夫妻双方也应进行筛查。

孕妇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提示HBsAg阳性时,无论其HBVDNA水平高低,甚至是“阴性”,其新生儿如不采取免疫预防,均有感染的可能性。

而对于乙肝病*DNA筛查结果,目前认为孕妇高HBV载量是发生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病*载量可减少母婴传播。

抽血发现HBsAg阳性,

母婴传播如何阻断?

孕妇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提示HBsAg阳性时,应当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孕妇避免羊膜腔穿刺;

◆孕妇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

◆孕妇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1个月、6个月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

◆宝宝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如果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仅使用疫苗预防,总体保护率仅为55%~85%。联合使用之后预防率大大提高。

◆宝宝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前,不可接受乙肝妈妈的哺乳。

如何知道宝宝是否获得有效保护了呢?

新生儿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医院抽血检查了。检查结果可以按照以下情况对应处理。

◆HBsAg阴性,抗-HBs阳性,且>mIU/ml,表明抗体保护力强,可继续定期监测;

◆HBsAg阴性,抗-HBs阳性,且<mIU/ml,表明抗体保护力弱,应密切检测,必要时补种乙肝疫苗1次,以延长保护年限;

◆HBsAg阴性且抗-HBs阴性,说明未产生保护性抗体,需再次全程接种乙肝疫苗(3针方案),然后再复查;

◆HBsAg阳性,抗-HBs阴性,提示母婴阻断失败。

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这里了

Q

HBsAg阳性的母亲可以喂养母乳吗?

答: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但要注意:

◆母亲HBeAg阳性,且HBVDNA≥拷贝/ml,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母亲正在服用对婴儿安全性不能确定的治疗药物,不推荐母乳喂养;

◆以下情况建议暂停母乳喂养:母亲乳头皲裂,渗血;母亲肝功能异常者;新生儿口腔溃疡、黏膜损伤者。

Q

母亲感染乙型肝炎病*,孩子一定也会被感染吗?

答:不一定!

尽管母婴传播是乙肝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但要看母亲的感染情况和新生儿出生后是否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阻断来决定。

如果母亲仅仅是HBsAg阳性,而乙肝病*DNA阴性或者乙肝病*DNA是低水平,95%以上的乙肝病*阳性母亲的婴儿都会被成功阻断。

对于孕妇在妊娠末期仍然是乙肝病*DNA高水平,就应该孕妇口服抗病*药物,并给予新生儿联合免疫阻断。

Q

剖宫产可以降低乙肝病*的母婴传播?

答:既往认为,自然分娩时因子宫收缩“挤压”胎盘,促使母体内病*进入胎儿,引起宫内感染,故而理论上剖宫产能减少HBV的母婴传播。

近期的研究证明,慢性感染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V的母婴传播。因此,不能以阻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选择剖宫产分娩。

Q

HBsAg阳性的母亲可以与宝宝互动吗?

答:消除与宝宝血液、体液交换的可能性,日常互动不会传染乙肝。

Q

可以与乙肝患者一起吃饭吗?

答:HBV不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不会传染乙肝。

本期指导专家

刘静副主任医师

科室:感染科

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上午(天河)

擅长:各型病*性肝炎(尤其乙型、丙型)、肝炎肝硬化等的诊治;对其他肝脏疾病(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遗传代谢性肝病等)的诊治,以及肝衰竭的抢救治疗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供稿:林潮双、刘静(感染科)

编辑:甄晓洲

初审:周晋安

审核:张钰

审定发布:丘国新戎利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