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导读
今天(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我们来说说肝炎和糖尿病的关系吧。
我国是肝病大国,慢性肝病患者非常多,其中慢性乙肝、慢性丙肝都属于病*性肝炎,而乙肝(HBV)感染者发生糖尿病的概率高,国外报道成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5%,为普通人群的4倍。国内有数据指出我国丙型肝炎人群糖尿病发病率为24%~39%,乙型肝炎人群糖尿病发生率为2.5%~12.7%,那么为什么这些肝炎患者更容易发生血糖异常呢?
肝炎与血糖异常
当乙肝病*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肝细胞炎性坏死,而胰岛素和胰升血糖素都在肝脏中灭活,肝炎导致的肝功能下降使得胰岛素和胰升血糖素灭活减少,从而导致糖耐量减低和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肝细胞受损后使得参与糖代谢的多种酶,比如己糖激酶、糖原合成酶等在肝脏中合成减慢,活性降低,影响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血糖升高;同时葡萄糖激酶、糖原合成酶、己糖激酶等活性降低,肝糖原合成减少,糖异生增加亦引起血糖升高。
此外,丙肝(HCV)可继发机体免疫损害,引起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引起血糖升高;HCV还可引起机体一些炎性因子的增多或减少,都增加患者血糖异常的概率。
糖尿病与肝炎
肝炎患者更容易出现糖尿病,反过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也对肝脏有所影响,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纤维化程度的研究发现,HBV感染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同时亦证明胰岛素抵抗促进了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进展。
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因为肝脏疾病引起的糖尿病临床表现各异,有的隐性,有的显性,症状轻重不等;但与原发性糖尿病相比,典型的“三多”症状多不明显,往往被慢性肝病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脾大、*疽及腹水等所掩盖,因此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以空腹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为特征。以肝病临床特点更突出,极少发生酮症酸中*等并发症,同时糖尿病神经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2型糖尿病的低。建议肝炎患者定期检查血糖,如果血糖异常需要及时处理。
肝炎合并糖尿病如何治疗
病*性肝炎相关性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异常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因此要着重处理原发疾病,也就是肝炎,通过对原发病的治疗可以改善血糖;有条件抗病*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规范抗病*治疗,重视保护肝功能,同时积极控制高血糖,另外,这类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要适度。
病*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HbA1c范围6.5%-7.5%,控糖不宜过于严格。
1.抗病*治疗
目前慢性乙肝的抗病*治疗药物分为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对于尚未出现肝硬化的乙肝糖尿病患者,符合干扰素抗病*指征者可以应用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化(PEG)干扰素抗病*治疗。但干扰素可能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对于血糖控制不佳者,建议先将血糖控制好再使用干扰素治疗。
对于已经进展到肝硬化的乙肝患者的抗病*治疗方案推荐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期间同样要注意定期监测和耐药管理。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要注意评估糖尿病分期,尤其是否出现了糖尿病肾脏损害,如出现肾功能不全,应该避免使用阿德福韦酯。
2.降糖治疗
病*性肝炎相关性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首选胰岛素,不但可有效降低血糖,还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和肝功能恢复。肝储备功能差的患者尤其应该尽早应用胰岛素。选用人短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剂量应由小到大并注意监测血糖的变化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如空腹血糖不达标,可以联合小剂量中或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或类似物也可以直接用于初始治疗,从小剂量起始。
口服降血糖药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病*性肝炎相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肝脏基础疾病,须注意避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可选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等不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药物选择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性并且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如胰岛功能、胰岛素敏感性、合并其他代谢紊乱的情况)。
目前关于在病*性肝炎相关性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研究较少,如果肝脏损伤严重,肝功能未恢复正常或者不稳定,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都应慎用。
参考文献:
[1]CustroN,CarroccioA,GanciA,ScafidiV,CampagnaP,DiPrimaL,MontaltoG.Glycemichomeostasisinchronicviralhepatitisandlivercirrhosis.DiabetesMetab.;27:-.
[2]康姚洁.慢性肝病患者须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