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PASL荟萃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第27届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PASL)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肝病研究热点亮点多得目不暇接,快要看不过来了吧。那还不赶快来看《国际肝病》为大家精心准备的“APASL荟萃”,迅速掌握APASL肝病进展。

研究一:DAA治疗隐匿性HBV感染的慢丙肝患者不会诱发HBV再激活。

OcculthepatitisBvirusinfection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CandtheriskofreactivationduringDAAtreatment

该研究来自阿塞拜疆学者,纳入了例HBsAg阴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患者,其中抗-HBc阳性者72例(43%),抗-HBc阴性者92例(56%)。抗-HBc阳性组25%(18例)可检测到HBVDNA,由于治疗前的HBVDNA均低于IU/mL,故未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治疗。抗-HBc阴性组患者均未测到HBVDNA。抗-HBc阳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学指标异常更明显,如纤维化评分更高、ALT水平更高等。

治疗期间和治疗后(随访至24周),没有病例出现HBVDNA升高超过1log。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复发但没有HBV再激活的证据,1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2周复发,为抗H-Bc阳性、HBVDNA阴性,还有一例患者为抗-HBc阴性的移植后患者。整体SVR为98.7%。

作者认为在当地隐匿性HBV感染的慢丙肝患者中,DAA治疗并不会诱发HBV再激活。

研究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中国e抗原阴性慢乙肝患者结束后1年表现出较好的疗效

Effectivenessofpeginterferonalfa-2atherapyinHBeAg-negativeChinese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at1yearposttreatment:amulticenter,prospectiveobservationalcohortstudy

这项来自我国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了单独感染HBV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例。例患者满足标准被纳入疗效分析。这些患者分别有71.9%(例)、25.2%(例)和10.7%(71例)完成了48周、72周和96周的治疗。80.4%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单药治疗,其他患者在治疗期间或随访期间加用了核苷(酸)类似物(除外替比夫定)。66.3%(例)的患者完成了治疗结束后1年的随访,此时的疗效结果如下表,与既往报道一致。

研究三:无治疗适应证的年轻慢乙肝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有晚期肝硬化,应推荐行肝组织学评估

Liverhistopathologyanalysisstratifiedbyageandalanineaminotransferaselevel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retrospectiveanalysisofpatientswithliverbiopsy

我国南方医科大学侯金林教授团队回顾性分析了例未治疗慢乙肝患者的肝脏病理学特征。结果显示,30-39岁人群和40岁以上人群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而30岁以下和30岁以上人群的纤维化等级和炎症分布区别见表1。

表1.30岁以下人群和30岁以上人群的肝组织病理学比较

若以40U/L为ALT正常值上限(ULN),ALT正常和ALT介于1-2×ULN的患者之间以及ALT介于1~2×ULN和ALT>5×ULN的患者之间,纤维化等级分布无显著差异。不同ALT水平人群中显著炎症和显著肝纤维化的患者比例如表2。

若使用AASLD的ALT正常值标准(男性30U/L,女性19U/L),ALT正常患者的炎症活动度分布和纤维化评分分布与ALT介于1~2×ULN的患者无显著差异。详情见表2。

表2.不同ALT水平人群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比较

表注:a,<1×ULNvs2~5×ULN;b,2~5×ULNvs≥5×ULN

按照各大指南均无治疗适应证的患者中,约50%有显著性肝纤维化。在这些没有治疗适应证的患者中,晚期纤维化的比例在30以下和40岁以下人群分别为19.2%~26.2%和24%-28.1%,更分别有6.8%~9.5%和13.1%~15.6%的患者有肝硬化。

研究者认为,无治疗适应证的30岁以下慢乙肝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有晚期肝硬化甚至肝硬化,应推荐行无创肝组织学评估,必要时行肝活检。

研究四:血清HBVRNA水平可预测e抗原阳性慢乙肝患者加用干扰素治疗的应答

SerumHBVRNAlevelpredictsresponsetopeginterferonadd-ontherapyforhbeag-positivechronichepatitisB

这项由多国学者携手开展的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ARES研究中储存的例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这些患者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分组继续恩替卡韦单药或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

结果显示,基线的HBVRNA均值为6.1logcopies/mL。ETV治疗24周后,平均HBVRNA下降至4.7(1.5)logcopies/mL,30例患者(17%)的HBVRNA低于检测下限。

随机分组后,加用PEG-IFN组的HBVRNA减少,ETV单药组则相反(第36周时为-0.97logvs.0.30log,P<0.)。在第72周,两组患者分别有27/85(32%)和16/90(18%)发生HBeAg消失(P=0.04)。在加用PEG-IFN的患者中,第24周仍能检测到HBVRNA的患者仅有12/64(19%)清除HBeAg,而测不到HBVRNA的患者有9/11(82%)清除HBeAg。对治疗分组进行校正后,HBV基因型、前Core或基础核心启动子突变、在第24周时的随机分组以及第24周的HBVRNA水平与第72周时的HBeAg清除有关(OR:0.4,95%CI:0.2-0.6,P<0.)。

研究者认为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加用PEG-IFN能加速HBVRNA的下降,加药前的HBVRNA水平与随后HBeAg清除有关。血清HBVRNA检测或能帮助筛选出能受益于加用PEG-IFN治疗的患者。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