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
作者:曹玮
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主要擅长不明原因发热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粪便存在病毒≠“粪-口”传播
粪便中存在病毒或其他病原,是发生“粪-口”传播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意味着疾病一定能通过“粪-口”即消化道途径传播。
病毒通过粪便甚至是尿液排泄,是病毒入血后长时间待在血里可能存在的表现;尤其当病毒血症持续的时间越长,粪便或尿液能够排泄病原的时间可能就越长。目前为止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长久而症状轻微的潜伏期、起病后的种种表现,均提示在其感染过程中可能存在显著的病毒血症期。尤其当病人合并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粪便中完全可以排出病毒。这一特点,在年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是非常明显的特征。
不过,粪便中存在病毒还不能完全等同于疾病就可以通过“粪-口”传播。就好比今天我们谈起SARS,并不会把“粪-口”传播作为它的主要传播方式。
这是为什么呢?
“粪-口”传播是许多消化道传染病的经典传播方式,包括伤寒、霍乱、痢疾、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指的是被病人排泄物中的病原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没有经过合适的消毒处理而被其他人摄入致病的方式。所以“粪-口”传播的病原一定是吃进去的。
比如,大家经常听说的诺如病毒,就是一种非常明确的“粪-口”传播的病毒。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可以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导致发病的。所以倾向于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类似,可以通过粪便排毒,但并不是以“粪-口”作为主要传播形式的。粪便排泄后进一步的传播方式依然是通过一定条件下形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的形式进行的。
当然,由于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还在早期,随着诊治中患者特点和病情发展规律的进一步揭示,还有可能会不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更多传播特点。
自我防护有什么调整?
手卫生!手卫生!手卫生!
重要的事情再说三遍!
个人防护的总体原则并没有改变,但排泄物中可能存在病毒,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