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全球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关于肝炎,也许你感觉并不陌生,但仍有不少人存有很多疑虑:育龄妇女及孕妇怎样有效预防肝炎?如果怀孕期间出现肝炎应该怎么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走医院,跟着医务人员一起正确认识它。
医院产科。(木雯娇摄)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B)是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炎,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体液、母婴等方式发生传播,而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目前,育龄期妇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总体阳性率为5%—6%,HBV感染年龄越小,慢性携带率越高,发展成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越大。
医院孕产保健部主任和萍说,预防乙肝的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其实,从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了新生儿乙肝免疫计划,目前大多数的准妈妈接种过乙肝疫苗,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些准妈妈的抗体减弱或者消失,这就需要再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所有备孕的夫妻都应该查乙肝的感染指标。”
孕妈妈跟医护人员咨询。(木雯娇摄)
据了解,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高危因素是妈妈体内的高病毒水平,乙肝病毒载量大于2×10的五次方,或者说乙肝e抗原是阳性。这个时候就有可能传播,传播的时机常发生在孕期、分娩过程和产后。也就是宝宝暴露于母体的血液和体液中,或者出生后的密切接触。
和萍说:“如果孕期准妈妈的乙肝e抗原阳性或者乙肝病毒载量大于2×10的五次方,也就是比较高的水平,医生会在孕24周到28周开始服用抗病毒的药物。首选替诺福韦酯,而这个药物在助产机构内是可以免费获得的。”
如果乙肝妈妈生下宝宝,应该怎么办?宝宝是否也会携带?和萍表示:“乙肝妈妈的宝宝出生以后,医院会立即进行流动温水的洗浴,进行联合免疫。什么是联合免疫呢?就是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保护,然后再使用乙肝疫苗进行主动保护。如果新生儿在出生后1小时内使用联合免疫,预防保护率可以达到97%以上,感染率小于3%。也就是说经过孕前的准备,孕期的积极治疗,新生儿娩出后及时正规的联合免疫预防后,几乎不会发生母婴传播。”
肝炎相关宣传册。(木雯娇摄)
据了解,患有乙肝的孕妇产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虽然乙肝可以通过母婴传播,但其传播途径并不主要是通过母乳为传播途径。只要在分娩前后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隔断乙肝的母婴传播途径。且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临床数据证明,患有乙肝的产妇可以正常地使用母乳喂养孩子,并不会导致传播乙肝病毒。女性在孕期前后做好防护,比如可选择注射疫苗防止患有乙肝。
记者/木雯娇
编辑/和润黄
责编/李映芳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