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性乙肝患者,长期吃保肝药稳住转氨酶 [复制链接]

1#

过多服用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也会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等。

很多乙肝患者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通过长期吃保肝药物来保护自己的肝脏,这种想法看似正确,但是却忽略了药物的两重性,就是药物既有治疗作用也有毒副作用。长期多吃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乙肝患者长期服用保肝药物后发现身体渐渐出现不适症状,食欲减退、浑身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状。医院就诊后,才发现原来是保肝药物引起的,这保肝药物并没有按套路出牌,却给肝肾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什么是乙肝?

乙肝就是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型肝炎主要分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重型肝炎等。急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等,比如厌食、恶心、腹胀、烦油腻性食物等;慢性乙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等。

乙型肝炎病毒将会在体内长期存在,最后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就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1、血液传播

乙肝病毒会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如果血液或者血液制品被乙肝病毒感染,在输血后可以发生乙型肝炎。

除了输血和血液制品,在医院检查过程中的医疗器械,如果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当反复使用时候污染了乙肝病毒,在给下一位患者做检查或者手术的时候很有可能传播者这位患者。

日常生活中,如果皮肤和粘膜有破损,当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接触到乙肝病毒后也会被感染。所以日常生活中避免公用一些生活用品,比如剃须刀、牙刷、修眉刀等。

2、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会通过母亲传播给自己的孩子。怀孕期间传播的概率只有10%左右,围生期和出生后的生活接触传播的可能性较大。

3、性传播

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性传播也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所以接吻可有可能传播乙型肝炎,如果口唇有溃疡或者破损,接吻的过程中很容易传播乙型肝炎。

所以,乙型肝炎患者日常饮食也最好是独立的碗筷,因为要避免口腔黏膜破损情况的发生。

乙型肝炎的治疗

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抗炎保肝、抗纤维化等辅助治疗,保肝治疗也是一种辅助治疗。但是需要提醒广大乙肝患者,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需要保肝治疗的,只要定期检查,注意日常饮食健康,注意休息,如果需要保肝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肝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